干部不担当也是一种腐败
王 云
前二天,看了冯小刚导演的电影《我不是潘金莲》,感触很深。这不由使我联想到近段时间学习的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》和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》。《准则》中明确规定: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、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、多到条件艰苦、情况复杂、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,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。
官员不担当也是一种腐败。影片中的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纠正假离婚几经周折未果,而在每届人代会开会期间上京告状十年。就是这样一件简单民事纠纷,每一级官员里哪怕有一个认真对待李雪莲这事,都不至于走到这一步,但每个人都想推诿,每个人都想怎么临时去把这事堵一下,出现问题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“这事对我的乌纱帽有影响”,也正是各级基层政府层层不作为,才演绎出这样一则现代寓言故事。
官员不担当也是一种腐败。不作为,不干事,可能不会出事,看上去中规中矩,似乎也干净,人们往往见多不怪,习以为常。但“为官不为”是对责任的亵渎和贪污,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,辜负人民期待,耽误一方发展。腐败不仅表现在收钱办事的贪污行为,“看得见的手”往往不甘寂寞,逾越各种边界到处乱伸,是显而易见的积极腐败。腐败也表现在上班不做事的懒政行为,上级有明令不听,企业有问题不解决,百姓有疾苦无动于衷,饱食终日、无所用心,似乎也在点卯当差,实际是一种消极腐败。
事实上,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在行政领域已成一种积弊,尸位素餐的也绝不只是个别官员。据统计,社会上所发生群体或过激事件,起因大多数都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,最后因为告状者无处申诉,互相推诿而造成。权力来源于人民,理当为人民服务,古话说得好“当官不为民,不如回家卖红薯”,在其位就要谋其政。在现实生活中“庸懒散”就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,这样的坏习气和坏作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是一天两天,也不是没有整治过,但效果大多“差强人意”,很多治理行动就如同一阵风,吹过就完事,雷声大雨点小,而某些干部也如同“死猪不怕开水烫”一样,任风吹雨打也岿然不动。反正我没贪污,也没做错事,不怕上级追究我的责任。
事实上,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在行政领域已成一种积弊,尸位素餐的也绝不只是个别官员。据统计,社会上所发生群体或过激事件,起因大多数都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,最后因为告状者无处申诉,互相推诿而造成。权力来源于人民,理当为人民服务,古话说得好“当官不为民,不如回家卖红薯”,在其位就要谋其政。在现实生活中“庸懒散”就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,这样的坏习气和坏作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是一天两天,也不是没有整治过,但效果大多“差强人意”,很多治理行动就如同一阵风,吹过就完事,雷声大雨点小,而某些干部也如同“死猪不怕开水烫”一样,任风吹雨打也岿然不动。反正我没贪污,也没做错事,不怕上级追究我的责任。
近几年,随着反腐工作的持续推进,反腐高压的持续存在,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到基层、企业指导的少了,商难招了,资难引了,发展慢了,为官不为的现象日渐抬头。其中很大原因是部分官员患上了“反腐恐惧症”,例如:以前是千方百计跑资金,全力以赴争项目,现在即使是上级给项目了,这些领导干部也想推掉,理由是现在“三公”经费规定严、审计严,如果跑项目,人情这个钱谁出、谁又敢出?出了事谁承担?还有的干部认为,多干事多出错,为了不出事,宁愿不干事,干劲少了,担当小了,抓发展、促改革动力不足了。总之一句话,为官不为,甘当庸官、懒官、太平官。
针对这种现象,习近平总书记不至一次地在党的大会在党的大会上说过,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,自当在其位谋其政,既廉又勤,既干净又干事。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、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,就要“为官不易”,那是境界不高、不负责任的表现。李克强总理也说,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,不作为的‘懒政’也是腐败。
说到底,官员的不担当与贪腐一样也是一种腐败,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更可怕的政治腐败。令人欣慰的是《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》和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的颁布,在打击和防止腐败行为上迈出了依法治理的第一步,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和有力领导下,我们全体党员从我做起,认真履行职责,不庸懒,勇担当,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。